嬰幼兒出生後,免疫系統還沒有發展得那麼完全,容易在受到傳染病菌入侵後,引起嚴重的疾病,甚至對往後的人生都造成影響,先施打疫苗可以幫助身體抵禦這些可能遇到的疾病。而政府之所以願意投注資源,讓剛出生的嬰幼兒就廣泛施打疫苗,最重要的目的也是為了防堵傳染病的流行。
接下來,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的資料,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目前公費、自費的兒童疫苗分別有哪些。
公費兒童疫苗B型肝炎疫苗/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台灣成人B型肝炎帶原率有20%,為防止幼年感染成為慢性帶原者,增加肝硬化與肝癌發生率,最好自小就接種B肝疫苗。
需接種3劑接種時程第1劑:出生24小內儘速接種,愈早愈好第2劑:出生滿1個月第3劑:出生滿6個月如果母親本身本身就是B型肝炎帶原者,寶寶在出生24小時內最好施打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,降低垂直感染機率。
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、b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五合一疫苗(簡稱五合一)此疫苗(以下簡稱五合一),可以同時預防白喉、破傷風、百日咳、小兒麻痺以及b型嗜血桿菌等五種傳染病。
需接種4劑接種時程第1劑:出生滿2個月第2劑:出生滿4個月第3劑:出生滿6個月第4劑:出生1歲6個月
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5歲以下幼兒屬於感染肺炎鏈球菌的高危險群,施打疫苗可以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,避免引起的嚴重的肺炎、菌血症、敗血症、腦膜炎等侵襲性感染與併發症。
需接種3劑接種時程第1劑:出生滿2個月第2劑:出生滿4個月第3劑:出生滿12-15個月
卡介苗卡介苗主要是增加對於結核病的抵抗力,避免結核桿菌感染引起肺部、腦部等各種疾病,像是大家應該最常聽過的肺結核,就是由結核桿菌引起。
需接種1劑接種時程:出生滿5個月
流感疫苗每年到了秋冬就是季節性流感大流行的時候,流感可分為A、B及C型,常見會出現高燒、流鼻水、喉嚨痛、肌肉痠痛、頭痛、咳嗽和疲倦感等症狀。傳染性高,對幼兒或年長者的危害較大,因此也會建議幼兒接種流感疫苗。
初次需接種2劑,而後每年皆須再接種1劑,維持保護力接種時程:第1劑:出生滿6個月即可接種第2劑:第1劑後隔四週每年需再重新接種
水痘疫苗水痘-帶狀疱疹病毒通常會在幼兒時期感染進而引起水痘,引發紅疹、水泡、發癢、發燒,症狀痊癒後,病毒仍會潛伏在體中,未來引起帶狀皰疹。接種疫苗可以避免嚴重的水痘症狀,即便感染也會產生較少的水痘,且比較不會發燒。
公費接種1劑接種時程:出生滿12個月(公費)
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可預防麻疹、腮腺炎、德國麻疹等透過飛沫傳染的病毒性高傳染疾病,施打之後可以獲得長期免疫。
需接種2劑接種時程第1劑:出生滿 12 個月第2劑:出生滿5歲至入國小前
A型肝炎疫苗(2017年後出生)A型肝炎主要是透過糞口感染,可能是食用到由A型肝炎病毒汙染的食物或水。大部分人感染症狀輕微,自行痊癒後即產生抗體。但少數病例可能會發生猛爆型肝炎,嚴重的話可能致死。
需接種2劑接種時程第1劑:出生滿12-15個月第2劑:接種第1劑間隔至少6個月後
日本腦炎疫苗接種日本腦炎疫苗,可有效預防由蚊蟲叮咬傳播的日本腦炎病毒。感染者大部分沒有症狀,少部分會出現頭痛、發燒、腦炎,嚴重可能導致高燒、痙攣、抽搐或昏迷,可能導致神經、精神性後遺症或死亡。
需接種2劑接種時程第1劑:出生滿15個月第2劑:接種第1劑間隔至少12個月後
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(簡稱四合一)作為破傷風、白喉輔助免疫,提升對百日咳、小兒麻痺免疫保護力。
需接種1劑接種時程:滿5歲至國小入學前
自費兒童疫苗輪狀病毒口服疫苗輪狀病毒會引發5歲以下幼兒腸胃炎,引發嘔吐、腹瀉、發燒等症狀,接種輪狀病毒疫苗可有效預防感染。目前國內有2種廠牌的輪狀病毒疫苗,皆為口服。
依廠牌不同,分為2劑或3劑2劑接種時程第1劑:出生滿2個月第2劑:出生滿4個月(第2劑不得晚於出生後24週接種)3劑接種時程第1劑:出生滿2個月第2劑:出生滿4個月第3劑:出生滿6個月(第3劑不得晚於出生後32週接種)
水痘疫苗(追加劑)目前公費水痘疫苗只有提供1劑,建議可以自費施打第2劑追加劑,提升保護力。
自費可追加1劑接種時程追加劑:出生滿4歲到6歲